上任9年,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始终恪尽职守,为昆曲的革新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经过她的不懈努力,北昆《红楼梦》系列三部曲:昆曲《红楼梦》(上下本)、昆曲艺术片《红楼梦》、昆曲交响清唱剧《红楼梦》取得了巨大成功。
从2007年提出将文学名著《红楼梦》改编为昆曲剧本以来,杨凤一带领的北方昆曲剧院和北京市怀柔区文化委员会一起开始了辛勤的筹备工作。从全国各地的昆曲演员中选角、为筹措资金东奔西走、在寒冬酷暑里排练、拍摄……
经过了四年的艰苦奋斗,昆曲《红楼梦》(上下本)全剧终于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和观众见面。不仅如此,昆曲艺术片《红楼梦》还被搬上了大银幕,昆曲交响清唱剧《红楼梦》以昆曲与交响乐相结合的全新艺术形式出现在了观众眼前。至此,北昆《红楼梦》系列三部曲圆满成功。
对杨凤一来说,用世界级非物质遗产的代表昆曲来演绎《红楼梦》这部世界级文学名著,是一次历史性的神圣创作和崇高的挑战。但杨凤一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她用7年的时间,和她的同事们一起在简陋的排练场排练、在寒冷的摄影棚拍摄,冒着冬日的严寒、夏日的酷暑,为创作这部作品无怨无悔地付出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够向观众们毫无保留地展现昆曲艺术的大雅之美。
杨凤一认为,北昆《红楼梦》系列三部曲之所以能改变过去北方昆曲剧院辛苦排练一出戏后演了几场就入库的状况,并且在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让业内人士刮目相看,是因为北方昆曲剧院做到了五个结合:结合题材是否适合、结合剧种风格是否利于表现、结合剧院是否有实力完成、结合时势是否符合社会要求、结合最佳的上演档期。
她同时指出,一个院团如果决定创排一个作品,就一定要努力做到:上演一个戏、推出一批人、培养一批观众、创建一个演出阵地、形成一个文艺现象。更要学会从内涵上找亮点、观赏上找看点、营销上找卖点。
而北昆《红楼梦》系列三部曲的成功正得益于《红楼梦》题材的准确选择,它将具有深厚文学性的小说《红楼梦》与昆曲艺术完美结合,运用了精良的创作团队,面向全国选择了最得体的演员阵容,进行了严格的组织管理,最终以超强的团队精神完成了这三部曲。
北昆《红楼梦》系列三部曲让一批青年昆曲演员为观众所熟悉,也让社会看到了北方昆曲剧院的良好社会形象。在杨凤一院长的带领下,北方昆曲剧院不仅为更多的青年人才成长搭建了平台、提供了空间,还为昆曲艺术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希望和活力。